三芝資訊志工團隊




三芝資訊志工團隊從2007年至2018年期間,辦理過25個不同主題的兒童營隊和超過300次的出隊服務,目前已經上萬小時的服務經驗。服務成果先後吸引了十餘個政府及外校團隊前來拜訪、也獲得TVBS、民視、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等媒體報導。教育部辦理服務學習研討會時邀請美國服務學習的創始人詹姆士(James C. Kielsmeier)前來台灣演講的時候,也特別安排了真理大學進行英文簡報,分享如何透過系所的專業課程,引導學生在社區服務中的成長經驗。推動三芝茭白筍的品牌成功經驗,也吸引了新北市政府多次前來拜訪和交流。真理大學是教育部推動資訊志工計畫下全國累計獲獎最多個人獎和團隊獎的學校,這群陸續畢業的校友,從國內上市櫃公司到教育體系都可以看到他們持續認真付出的身影。
資訊志工團隊的發起主要有兩個關鍵的事件。首先,同學在課後找上任課教師提到國際志工服務,當時由於同學缺乏足夠的專業,教師便發起讀書會活動培育同學建立未來服務所需要的技能。其次是,本校的資深志工紀宗衡教授針對當時學生上課專注力不足、出席率偏低的情況下,提出透過參與實務喚起師生熱情的提案。當時的教育部資訊志工正在徵求團隊參與,擔任系所主任的王柳鋐教授首先透過調整系所課程,將周三下午訂為全系不排其它必修和選修課程,鼓勵師生能夠透過社區服務和實務運作,喚起學生的學習樂趣。全盛時期全校有10幾位教師先後投入教育部資訊志工的服務行列,從三芝、石門、平溪、萬里、貢寮、羅浮、三光,到外島的澎湖、金門和馬祖,都有本校師生穿著黃色制服在社區穿梭。

大學部學生在投入社區服務時很容易發現本身專業知識和技術的不足,以人文與資訊學系的學生來說,學生投入社區文化創意產業時,除了豐富的人文與歷史課程以外,需要新聞採訪編輯、故事行銷創作、商業攝影、影像剪輯、網路行銷、網頁設計、社群廣告、電商操作等專業技能來實踐。人文關懷讓故事有豐富的情感和社區連結,長期持續性的服務建立起大學與社區的互信、資訊專業讓社區議題可以透過現代化的網路傳播、包裝設計和行銷手法,協助弱勢族群突破生命的困境。
本年度的服務工作主要是透過教育部三芝數位機會中心進行社區合作,營運的新生活促進會連結社區服務活動。三芝資訊志工參與社區的水梯田食農教育、流浪狗繪本、茭白筍產銷活動、環保袋製作、獨居老人居家關懷、社區物資發放、弱勢家庭兒童課輔營隊等多元化的活動,透過豐富化的活動擴大學生對於社區弱勢、少數族群議題的參與。資訊志工成員簡靜林、林曉妤、張惟婷等三位女同學結合教育部偏鄉數位計畫與社區小農合作,在真理大學推動校園版本的小農市集。簡靜林同學表示,有機小農市集的推動比想像中難以推動,十幾場活動下來瞭解到從理念設計、網頁、海報、影音、擺設、宣傳、到現場的叫賣都需要一連串的技巧,這些都是課本上知道卻沒有實際操作過的內容。大學生投入社區活動的實驗活動雖然無法盡善盡美,但是展現的是大學生對於社區活動投入的熱情與責任,透過做中學瞭解社區議題的挑戰。

楊致寧、張雅鈞、王彥智、蘇昱丞同學延伸學長姐的食農教育議題,參與了三芝共榮與安康社區的水梯田復育後,透過瞭解偏鄉在地議題需要經年累月的累積後,才能有所啟發。林義峰和洪瑞興老師在共榮社區長達12年的努力才讓社區轉變成全國的金牌農村,這些生命故事對於多數學生來說是距離遙遠和無感的議題,因為同學實際參與後,才能懂得珍惜人與土地的和諧關係。大學志工團隊在社區能夠做得很有限,但是我們從付出中學習到更多。
國貿系與人資系同學參與新住民婚紗議題時,透過與藝人朋友的合作募集二手衣物、採購婚紗、與社工師合作進行家訪、透過專業攝影師和教育部偏鄉數位輔導團隊合作進行拍攝,讓從來沒有拍攝過婚紗照的媽媽圓夢。在一場簡單的服務工作前,歷經了超過20天的準備,才能夠有一場讓大家感動落淚的珍貴回憶。
志工團隊在營運上鼓勵學生先經歷國內志工服務,再前進到海外擔任國際志工。學長姐們在過去12年來先後前往過泰國、緬甸、越南、印尼等地方,在中國廣西瑤族更有前後長達十年的服務,學生過去服務的小朋友,現在也成為在外求學的大學生。資訊志工要將服務轉換成有影響力的成果,需要學校與社區間的合作,透過田野調查瞭解社區議題,沒有長期對於社區關懷的師生,就成為曇花一現、炫耀浮誇的服務。本年度水梯田生態地圖相關紀錄協助三芝農會獲得全國農村旅遊第一名成績、團隊第六度獲得教育部金質獎和銀質獎、獲得本年度整合行銷獎、卓越志工獎。
獲獎紀錄
傑出團隊獎
98學年度傑出團隊金質獎
99學年度傑出團隊銀質獎
100學年度傑出團隊銀質獎
101學年度傑出團隊銀質獎
102學年度傑出團隊銀質獎
106學年度傑出團隊銀質獎
優秀志工獎
98學年度:陳盈芝、吳燕青
99學年度:劉煒鈴
100學年度:莊詠智
101學年度:潘正薇、黃月嘉
105學年度:廖育霈
106學年度:廖育霈
瀏覽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