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文化真理志工團隊

團隊介紹
◎ 106學年度「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ICT 應用創意競賽─嵩之穀粒,行銷在地【佳作】
 
◎ 105學年度「教育部資訊志工團隊計畫」本團隊由人文與資訊學系的學生組成,強調以「人文」與「資訊」之結合為主,並利用課餘時間積極對其服務對象,包括石門國中、石門出磺口農場、乾華國小和三光部落等單位,以協同合作的方式,協助其奠定文化傳承與推廣行銷的優勢,進而達到「創新」以及「傳承」的理念。因此,本團隊在過往與現正進行的服務過程中,是以「文化行銷」融入「尋找在地故事性」為主軸,結合不同的軟體應用技巧,以及創新的設計思維(例如:影像處理、網頁設計、電子書開發、文化商品設計、農產品包裝改良等等),協助服務對象來提昇行銷的力度,並共同發展出經營資訊化,以及農產品文化創意化的價值。此外,本團隊更利用資訊應用的專長,在當地國中小導入資訊應用的教育課程,並在課程中融入在地文化素材的影子,不僅使當地年輕學子能夠瞭解家鄉的傳統,更帶來資訊與文化兼顧的美好學習經驗,進而達到偏鄉改善,以及營造在地認同的優勢。
 
(市集活動)
 
服務歷程及成果:
1. 設計專屬商標,並融入具當地特色的四個意象:米粒、山巒、稻穗與梯田,完整表達民眾對石門嵩山的美好印象。
2. 改善原先商品包裝吸引力不足的問題,結合商標重新設計富涵故事性元素的米禮盒。
3. 主辦《2016控窯番薯趣》農事體驗活動,透過具體食作/實作,推廣石門嵩山的食農教育,採用學生熟悉的農作物「番薯」為主角,結合農食文化進行教學活動。
 
(務農體驗)
 
4. 主辦《2016食農教育,一脈相橙 》農事體驗活動,透過體驗與學習,傳達可食地景既是「種植可以吃的植物」且「兼具景觀效果」的環境營造方式。
5. 深入當地,拍攝《食農教育宣傳片》,強調石門嵩山的環境資源及在地歷史,期望能有更多人踏入這片土地。
6. 設計食農教育活動相關文宣品(海報、摺頁、明信片、酷卡),搭配體驗活動作發放與紀念,文宣品上也提供石門嵩山的生態、文化及食農的相關知識,透過此方式達到推廣知識的效果。
 
(務農體驗)
 
7. 提倡環保概念,利用在地資源製作芒草掃把、米糠染色之時光膠囊,並投入當地中小學進行教學活動。
8. 協助當地資訊能力,創立粉絲專頁,將各期活動資訊放置於此,達到第一時間的宣傳效果。
9. 融入當地特色,透過仔細的描繪用包裝,設計具現代化元素的貼圖。
 
(務農體驗)
 
10. 參與《新北市北海岸國際風箏節》協助當地推廣在地農特產品,也販售時光膠囊宣導環保的概念,以及文化與食物之間的重要關聯,並希望將「在地資源再利用」的精神,落實於農特產市集的文化行銷上。
11. 受邀參與《創e生活i在偏鄉》聯合成果展展示團隊的所有成果,也藉此喚起大眾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並讓民眾透過體驗手作的方式,更加瞭解相關的食農教育的知識,也將義賣全數所得,捐贈於給石門當地的華山基金會,落實取之當地回饋當地的精神。
12. 主辦《從小Easy Go,食農在心中》農事體驗活動,以食農教育的角度出發,結合插秧體驗及文化創意市集的活動,透過農事結合手作體驗、故事記錄的方式,傳達食農文化的價值,並以闖關活動的模式,協助民眾將各攤位串聯起來,達到在地文化推廣的效用。
 
(市集活動)
 
13. 主辦《揭開神秘面紗,進入生態心旅行》農事體驗活動,藉由體驗一日農夫之過程,讓小朋友除了體會農夫平日的艱辛之外,也讓學生瞭解餐桌上的蔬食得來不易,並透過市集義賣的活動,加深學生對本活動的印象,進而領悟食農教育的精神。
14. 以在地文化為基底,透過教育的手法來推廣食農教育的精神,教導對象擴大至石門之外的地區,帶領民眾們欣賞不同的文化,並運用天然資源進行手作體驗,去感受文化的溫度。
15. 製作生態電子書,保存地方的自然環境與生物,也作為日後深入中小學資訊化課程的教材內容。
 
(石門國中教學)
 
得獎殊榮
 
106學年度「教育部資訊志工團隊計畫」
傑出團隊服務執行獎【金質獎】
卓越志工─林宛蓁
優秀志工─陳語璇
最佳整體行銷獎.跨媒體整合獎─散播食農教育的種子【優勝】
 
105學年度「教育部資訊志工團隊計畫」
傑出團隊跨面向類組【銀質獎】
優秀志工─林宛蓁、張仕珍
在地生活.數位關懷─食農效益.向下扎根【優勝】
社區特色文創商品─掃把吊飾御守【優勝】
攝影組─農事日常【優勝】
攝影組─一脈相橙.傳承【優勝】
攝影組─那些都市看不見的【優勝】
 
瀏覽數: